本网讯(记者钟晓砺)12月14日下午,管理学院在A8-402会计学系会议室召开科研座谈会,与会教师21人、教务员1人,学院院长黄培伦、副院长刘飞燕出席。
座谈会现场 钟晓砺摄
座谈会上,教师们畅所欲言、纷纷就如何做好科研发表个人观点。工商管理系彭玉莲老师讲到,申请课题提前准备申报项目的资料,学校通知一般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肯定不够写比较好的项目申报书。可以关注项目申报时间,基本都呈周期性。杜菲老师分享如何把做科研的“压力”转化成“动力”的经验:一是从日常生活和热门行业话题中找研究主题,带着研究兴趣做;二是其实把目标分散化,每天给自己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来做研究;三是发挥团队力量,将科研团队的人员聚一聚大家聊聊想法,以及做科研时内心的纠结和苦闷。
人力资源管理系林玮玮老师建议老师们走出学校,多结识学术型大咖。李乾锋老师则希望能为教师搭建科研的平台,通过增强与外校(如华工)的联系,使教师促进教师可以找到合作和学习的机会。
会计学系黎静提出开展科研技能竞赛,以赛促交流,以期形成一个良性的激励平台,推动大家逐步科研发力,激发内在的科研热情,形成科研氛围。李岩老师则希望图书馆能购买并开放更多外国数据库资源;袁翠翠老师提出邀请一些申报各类课题有经验的前辈或优秀老师给青年教师做一些课题申报方面的讲座或培训,学习一些优秀的经验。
财务管理系曾海花认为,刚从教时应该将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因为新的研究点其实对刚成为老师的人来说是不容易的,意味着要看大量的文献,学新的方法,新老师很难同时兼顾备好课和做好研究两个方面。教学上来后再潜心思考科研的问题,这样才不会两边想兼顾而最后两边都兼顾不了的局面。李雅馨老师讲到,科研团队的文献综述非常必要,定期的文献综述,能开拓视野,找到方向。能每月有一次汇报,这样不仅增进同事间的交流,还能集思广益,不同学科碰撞出火花。
市场营销系崔译文老师则分享了做好科研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播撒种子,二是提供土壤,三是整合资源。惠静老师建议收集各个老师感兴趣或者打算做科研的领域,范畴,让大家可以在基本知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小团队一起来做。
电子商务系陈志轩老师认为,做科研一定要有心去做,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们之间可相互合作,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一定要参加,并且从思维上做出改变。周连强老师建议利用手机随时随使用特点,成立科研微信讨论组,将有共同科研兴趣爱好的同事加进小组,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张云侠老师则提出建立科研会议常规制度,大家一起多交流,相互促进和督促。
编辑:周智伟